2025年8月3日,随着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,标志着中欧班列中通道自2013年通行首列中欧班列以来,累计通行量突破2万列。2022年,中欧班列中通道累计通行量突破1万列大关,而突破第2个“万列大关”,仅仅用时3年,中欧班列正为加强中欧经济往来提供更多便利,创造更多机遇。
相知无远近,万里尚为邻。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商队到21世纪的“钢铁驼队”,奋力前行的中欧班列正续写着古老亚欧大陆崭新的交往篇章。当下,中欧班列中通道运营线路达73条,通达德国、波兰等10余各国家的70多个枢纽站点,辐射国内24个省(区、市)的60余座城市。“中通道”运输货物逐步转变为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,为中欧双方加强经贸联系建立起了货物快速通道和技术交流平台,其促进经济发展的“穿针引线”作用日益凸显。同时,为进一步增强中欧班列“活力”,中国铁路、海关等相关部门在基础建设建设、服务政策优化、新技术落地使用等方面更是不遗余力。
持续完善路网和站场设施建设,正为中欧班列奋力奔跑铺就快车道。在国内,中国已构建中欧班列西、中、东三条通道,铺画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93条,联通125个城市,先后完成对阿拉山口等口岸站及后方通道的扩能改造工程,有效强化通道能力建设,提升口岸换装能力,充分提升了运输潜能,为中欧班列扩大开行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在国外,由中国铁路企业承建的匈塞铁路等“合作丰碑”项目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拔地而起,助力当地铁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,通过设施“硬联通”促进中欧民众“心联通”,续写出中欧交往的崭新篇章。与中欧班列开行相关的铁路配套设施高质量建设,不仅展现“基建狂魔”的硬核实力,更展现出中国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大国担当和积极贡献。
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和丰富运输产品种类,正为中欧班列赢得更多市场。中国铁路部门推广实施“数字口岸”与“无纸化通关”系统,全面提升通关效率,更以低碳办公助力全球环保事业。采用出口货物“一单到底”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,促进集装箱运输“不换箱、不开箱、一箱到底”,让大宗货物享受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,最大程度上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。紧密对接市场需求,大力开行新能源汽车、跨境电商等定制化中欧班列,先后开行冰淇淋、光伏专列,实现中欧优质产品双向奔赴。中欧班列提供高品质国际物流服务,助力欧洲民众更加便捷地采购中国新产品新设备,更将有助于当地民众更直观感受“中国制造”的魅力,更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,为展现一个真实、美丽、智慧、现代化的中国提供更广阔的舞台。
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和技术创新,正为中欧班列顺利运行保驾护航。中国铁路部门打造“一门户、四中心”的国家级中欧班列信息集成平台,提供合同办理、报关报检等“一站式”服务,不断提升用户体验。引入“智能调度系统”,实时监控班列位置、装卸进度及货物状态,通过AI算法优化车流分配,有效提升中欧班列运行的能效比、费效比。车辆维修部门采用“智慧检修”,以LAC相控阵雷探伤机、防锈机器人等为中欧班列开展“体检”“治疗”工作,确保班列始终以“矫健姿态”奔驰于万里铁道线,助推跨境物流一路向前。中国铁路部门结合AI、大数据模型等新兴技术,用“中国智慧”让“钢铁动脉”跳动“智慧之心”,为加速中欧货物高效流通提供“中国方案”,为推动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走深走实贡献更多来自中国的“铁力量”。
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中欧班列穿山越海,有序开行,量质齐飞,正为中欧乃至世界经贸发展提供强劲动能,将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的中国力量。我们有理由相信——满载“中国担当”的中欧班列必将用“中国速度”加速世界经济复苏,更将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贡献更多“中国力量”,助推时代更好进步、历史更好前行。
(来源:中国网 作者:朱峰)
民信配资-在线炒股配资服务网-配资选股-股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